简讯 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 廉政教育 > 廉洁文化 > 列表

廉洁文化


节俭善行之大德

时间:2014-3-24 0:00:00 来源: 发布机构:连南纪检监察网   点击量:次 

李家咏

 几年前,我的一个朋友一直青睐打折衣服,说买着便宜,穿着天天像模特,可今天,几百元的衣服他却穿不习惯了,穿不出去了,有失身份了……
  
  这就是人的一种思维定式和生活习惯——易贵难贱。用司马光的话说,就是: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
  
  最初的日子平平淡淡却有滋有味,一旦有了钱和权后,名车来去,高档烟酒,出入酒楼,山珍海味……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样的奢侈,再也不安于原来的工资,原来的住宿,甚至原来的糟糠……
  
  其实,人的消费既取决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,也取决于每个人的心理感受。
  
  一个人,如果量入为出,该用的就用,即便花费的比常人多些,且又是个人或家庭所需要的,就不属于“奢”。如果食必珍,衣必华,居必丽,可能就要进入“奢侈”行列了。
  
 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奢侈多了,节俭就少了。生活上过多地追求奢侈,必然会有过多的个人欲望。如果是领导干部,假如自身的天分又不足,勤劳又不够,耐不住各种诱惑,结果势必就容易被金钱腐蚀,被诱惑吞噬,而最终断送前程。它应验了奢则贪、贪必败的历史教训。
  
  我们看许多落马贪官,他们开始都正直、正派、清廉,前途光明,之所以后来贪得无厌,任意挥霍,最终走上犯罪道路,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贪图享受、骄奢淫逸惯了,明知是违纪违法却再也回不到简朴上了。
  
  奢靡本身就是腐败,奢官一般难有清官。
  
  《书·周官》说:“位不期骄,禄不期侈,恭俭惟德,无载尔伪。”就是说,身居高位更不要骄狂奢侈,必须恪守恭敬节俭的道德。
  
  “俭”是超越于经济状况的一种人性与美德。
  
  古人云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节俭,是所有品德共有的,奢侈是最大的坏习惯;节俭,是善行中的大德,奢侈,是邪恶中的大恶。
  
  但凡有优良道德品质的人,都是以俭朴、恭俭做基础的。因为俭朴,就不会有过多的欲求;因为俭朴,就不会被物质追求所奴役。无欲则刚,当我们没有了对身外之物的贪欲,就更容易做到正身立世,谨慎行事,避免犯罪。
  
  “尚俭者开福之源,好奢者起贫之兆。”戒奢以俭不是“小气”、“老土”,而是我国经济现状的客观需要。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提高了,但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很多。试想,奢华之风一旦蔓延,将会影响个人成长,影响全民素质,影响国家危亡。
  
  李商隐说: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”国家的兴亡与官家的俭奢是正相关的。于是,俭与奢自然就不单是个人的修为,国即家,家即国,当俭与奢从自家放大到国家时,我们看到,它不仅仅只是品德问题,更是政治问题。
  
  “人无俭不立,家无俭不旺,党无俭必败,国无俭必亡。”所以,百姓也好,领导干部也罢,提倡勤俭节约,艰苦奋斗,不仅没有过时,而且势在必行。
  
  历史走到今天,我们已经不再为衣食担忧了,但仍需把节俭作为一种思想观念,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修身美德,一种价值来追求。
  

 (责任编辑:于洁秋)